光宽和慈善,不忤於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 ——《魏书·崔光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企业也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路向前奔跑。但由于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便不断浮出水面,于是“慈善”、“公益”等词儿开始在社会上蔓延。在这时,选择和慈善、公益联姻也成为企业获得了社会荣誉和宣传推广的一种方式。 不过,“慈善”一词并非始于现代,在《魏书·崔光传》一书中,就有“光宽和慈善,不忤於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的记载。简单地理解,慈善是对弱势群体的帮助,而且这种帮助不应带有目的,付出也意味着得到。 在这里,笔者承认,慈善作为企业的一种社会行为,确确实实帮助了一些社会弱势群体,它的社会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值得我们鼓励和学习的。只是,在做慈善的同时,企业的慈善却往往忽视了最不应该忽视的和最应该给予回馈的群体——员工。 我们都知道,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实体,它并不是一个空壳,其中,它的员工就是它最大的财富。既然这样,慈善的对象怎能剔除员工本身呢? 而就在不久前,连天红(福建)家具有限责任公司便在网上打出了“2011年连天红薪资上涨为2010年的2倍 最高的工资 找最好的员工”、“设计类 年薪6-15万元”等标语,特别是对于一线的员工,工资更是高达300-540元/天。 对此,连天红是这样解释的:“董事长(李机能)认为真真正正的慈善,就是能够把自己公司赚到的一部分的利润,直接回馈给产业员工,让他们生活过的更好,这就是我们董事长认为的真正的慈善。” 的确,高薪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激发员工的创作激情,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连天红的做法为整个社会提出了一种新的慈善主张,这让我们更加明白,慈善是一种社会责任,企业才是慈善事业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笔者也更加坚信,给员工高薪才是企业做慈善的长久之路,让自己的员工成为企业回馈对象的本体,对企业走上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更有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