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万元月薪的红木家具技术工人,到4000元/月的高级月嫂,从8000元“旱涝保收”的销售代表,到数万元的音响调音师……春节过后,遭遇“用工荒”的不少地方,频频出现“天价蓝领”的招聘广告。记者深入采访时,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天价蓝领”的出现,凸显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劳动力价值日益凸显,但要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实现双重意义上的“互利共赢”,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天价蓝领”招聘频现,红木家具成“最贵行业” 最早在招聘启事中打出“天价蓝领”旗号的是连天红福建家具有限公司,在这家公司的网站上,记者看到这样的招聘启事:打胚普工540元/天,五片锯普工540元/天,铣床、台镂普工480元/天,选料、断料、断板普工430元/天,维修、补材普工320元/天…… 劳动力成本纷纷上扬,“卖方市场”难对“企业胃口”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红木家具“天价蓝领”并不足为奇,焊工、机械制造、销售代表、调音师等诸多行业,也纷纷打出高薪聘人的广告。
常年研究珠三角劳动力问题的专家、浙江大学博士杨天保认为:劳动力价格上扬无疑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必然趋势。他同时指出:“‘天价蓝领’并不意味着彻底进入了‘卖方市场’,因为企业一方的‘天价’对应的肯定是劳动力一方的‘高技术水准’,如果没有‘高水准’,也无法拿到足够的报酬。” 记者采访的多家企业,恰恰证实了这一点。 连天红人力资源部经理徐小琴告诉记者,尽管招聘广告如火如荼,前来应试、面试的人也纷至沓来,但真正意义上能够满足我们企业需求的,却仍然不多。整个红木家具行业“青黄不接”的局面非常明显。 连天红董事长李机能说:“我们要以最高的工资,招聘最好技术产业工人,做最好的中式宫廷家具,做全球最高端的中式家具奢侈品牌。但目前能够达到这样水准的技术工人确实少之又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红木家具生产包括打胚、五片锯、铣床、台镂、刮磨、磨光等几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不仅需要时间、阅历、经验的积累,更需要相当程度的耐心。李机能还说:“好的精雕师傅,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遇上了如果中途转行,也是企业的巨大损失。” 张耀真还说道:家具生产行业被认为是三十六行里的“下层行业”,体力、脑力、精力都要求很高。传统上,要真正遵循红木家具生产“不用一滴胶水”、“不用一颗钉子”打造出一套家具的方式来培养人才,少的要3-5年,长的甚至十年八年。福建、浙江、广东、湖南等地的家具生产企业,往往都是通过师徒相授、心口相传的方式,来培养手艺的“接班人”。 红木家具资深人士李永江说:“但最近20多年时间,愿意沉下心来学习手艺的越来越少,愿意吃苦耐劳的也越来越少。” 南宁港拓红木家具销售中心总经理吴晓梅给记者算这样一笔账:国内目前有2万多家大大小小的红木家具生产企业,按照每家企业平均20个员工计算,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但真正意义上能够满足高端企业需求的“红木蓝领”,还不到十分之一。 南宁新胜利、柳州东望等同样在大型招聘会上打出“月薪8000员招聘销售代表”、“月薪万元招聘音响调教师”的企业,也普遍遭遇这样的尴尬:尽管有人前来应聘,但实际操作下去,技术能力和水平实在是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企业酝酿打造“境外基地”,产业“空心化陷阱”浮出水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广东、福建、浙江的一些传统加工企业为了避免继续出现“用工荒”的情况,开始着眼于建设“境外基地”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劳动力后备人才。但与此相伴而来的,则是相关产业“空心化陷阱”将逐渐浮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