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收藏门类中,最难保存完整的要数古家具,一是庞大,二是笨重,特别是我国历史上对古家具造成损坏失传的三大灾难,是古家具存世量稀少的主要原因:一是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将贵重木质古家具破坏当柴烧。二是解放初期的“土改”,普遍将古家具当胜利果实,将完整成套零星明清家具分给贫下中农和贫民。三是除“四旧”各地将古家具视为封、资、修文物毁掉。综观各省、市收藏品市场,很难找到大全套完整优质木的旧家具。物以稀为贵,促使古家具备受青睐。市场增值潜力最大,有眼光又有经济实力者,都愿投资古家具收藏。 一般来讲,古董家具的价值取决于以下5点:材质、年代、工艺、门类、完整性。 (一)“材质”:通常的排列是:“一黄”(黄花梨)、“二黑”(紫檀)、“三红”(老红木、鸡翅木、铁力木、花梨木等)、“四白”(楠木、榉木、樟木、松木等)。另外也有人将材质分“硬木类”与“软木类”,硬木类要优于软木类,硬木类包括花梨木、紫檀木与老红木等,软木类泛指白木类。 (二)“年代”:年代系指家具生产的时期,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时期的特征,也就有着不同的艺术价值。所以“年代”是古董家具最主要的价值标准。 (三)“工艺”:所谓工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具的结构与造型,另一是家具表面的装饰工艺,例如雕刻、镶嵌、打磨等。工艺是直接造就器物文化内涵的因素,例如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明式家具,它体现的是古朴、洗练与典雅的风采。工艺也有一个很普通而又常常被人忽视的方面,那就是表面的打磨。打磨到不到位,常常是审度一件家具优劣的重要问题。 (四)“门类”:一般来讲,分为厅堂家具、书斋家具与卧房家具。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厅堂家具,其次是书斋家具。卧室家具最初因为它们藏于内房,以实用性居上,艺术性也较差。 (五)“完整性”:要认真看清是否残缺,是否填过部件,行话称为“扒散头”,这些都是影响古董家具价值的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