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旧家具辨伪十三招(2)

2010-12-06 08:13 来源:九九红木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第三招:以多充少

    “罕见”是古代家具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不少家具商把传世较多且不太值钱的半桌、大方桌、小方桌等,纷纷改制成较为罕见的抽屉桌、条案、围棋桌。实际上,投机者对古代家具的改制,因器而异,手法多端,如果不进行细致的研究,一般很难辨别。

    第四招:拆一组两

    利用完整的古代家具,拆改成多件,以牟取高额利润。具体做法是,将一件古代家具拆散后,依构件原样仿制成一件或多件,然后把新旧部件混合,组装成各含部分旧构件的两件或更多件原式家具。最常见的实例是把一把椅子改成一对椅子,甚至拼凑出四件为一堂,诡称都是旧物修复。此种作伪手法最为恶劣,不仅有极大的欺骗性,也严重地破坏了珍贵的古代文物。我们在目鉴中如发现被鉴定的家具有半数以上构件是后配的,就应考虑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第五招:改头换面

    投机者有时任意更改原有结构和装饰。如有人认为,凡看上去比较“素”(无装饰、雕饰)的时式家具,年代可能较早。结果就把一些珍贵传世家具上的装饰故意除去,以冒充年代较早的家具。这种作伪的行为,同样也是一种破坏。

    第六招:杂材其中

    这种作法常常见于包镶家具。包镶家具早在清代中期就已有之,当时一些苏式家具曾存在这些特点,主要是为了“省料”的考虑,并非出于现在仿作古典家具单纯牟取暴利的目的。现在的一些所谓“硬木”家具,其包镶手法是在普通木材制成的家具表面“贴皮子”,即贴上一层极薄的硬木皮,其内心主材部分则是采用并不昂贵的杂木,伪装成“满彻”的硬木家具,高价而售。其包镶家具的拼缝处,往往以上色和填嵌来修饰,做工精细者,外观几可乱真。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家具出于功能需要(如琴桌,为了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需采用非硬木做框架),或是其他原因,不得不采用包镶法以求统一,不属作伪之列。

    第七招:偷梁换柱

    采用“调包计”,软屉改成硬屉。软屉,是椅、凳、床、榻等传世硬木家具的一种由木、藤、棕、丝线等组合成的弹性结构体,多施于椅凳面,床榻面及靠背处,明式家具中较为多见。与硬屉相比,软屉具有舒适柔软的优点,但较易损坏。传世久远的珍贵家具,有软屉者十之八九已损毁。由于制作软屉的匠师(细藤工),近几十年来日臻绝迹,所以,古代珍贵家具上的软屉很多被改成硬屉。硬屉(攒边装板的硬性构件),原是广式家具和徽式家具的传统做法,有较好的工艺基础。若利用明式家具有软屉框架,选用与原器相同的木料,以精工改制成硬屉,很容易令人上当受骗,误以为修复之器为结构完整、保存良好的原物。

    第八招:改高为低

    为适应现代生活的起居方式,把高型家具改为低型家具。家具是实用器物,其造型与人们的起居方式密切相关。进入现代社会后,沙发型椅凳、床榻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为了迎合坐具、卧具高度下降的需要,许多传世的椅子和桌案被改矮,以便在椅子上放软垫、沙发前作沙发桌等。不少人往往在购入改制后的低型古代家具时,还误以为是古人流传给今人的“天成之器”。

公司标志
编辑:小鱼
连天红 红木家具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