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的纹饰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明式家具纹饰一般以古代螭龙、凤、灵之、折枝、卷草纹为主,大都只在局部作精致的装饰,如椅背板、桌的牙条上部可见到小巧的雕刻,以求素洁内敛,亦有大面积精雕细刻之作。清式家具纹饰各类繁多,除了传统的龙风外,还有鱼虫、飞鸟、松鼠等纹样。植物纹除了卷草纹、折枝、牡丹、灵芝纹外,又增加了西番莲纹、梅、竹、兰、菊、荷花等花卉纹,博古纹亦为清式家具装饰的常用图案,即取古器纹样装饰家具,一般饰于柜门或椅背为多,极为雅洁高逸。山水楼亭、神话故事等图案也常见于清式家具。山水楼亭多取名人画册,常饰于屏风、柜门及柜身两侧。神话故事往往一组图案绘一个盛传旧事,且多安乐祥瑞之意。吉祥图案在清式家具中最具特色,如“双鱼吉庆”、“凤戏牡丹”、“喜上眉梢”、“多子多福”等等。云纹和回纹在清式家具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清式家具中的椅子背板、腿足,桌案上的牙条及束腰常用回纹装饰。 不同时期的龙纹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龙纹从原始社会至今始终沿用不衰,但其纹样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特点。最早的龙并没有腿和角,在后来的发展中有了腿和角。明代龙纹的特点是无论龙身为何种姿态,其毛发大多龙角一侧向上高耸,呈怒发冲冠状。明中期前多为一绺,到明晚期多为三绺。入清后,康熙时期的龙呈披头散发的样子。至乾隆时期,龙的头顶显出七个圆包,正中的稍大,周围的略小。龙的眉毛在明万历以前前大多眉尖朝上,万历以后则大多朝下。龙的爪在清康熙以前多为风车状,到了乾隆时期龙的爪子开始并合。乾隆以前的龙纹大多姿态优美、苍劲有力,至清后期,龙身臃肿只板,毫无生机。如果龙爪看上去形似鸡爪的话,其时代则定是民国时期。龙纹的使在帝王时期有着非常严格的禁忌。凡以龙纹作为装饰的器具,多为皇帝和后妃们所专用。皇族中的亲王们被特许使用更加严格,连一品、二品大员也无资格使用龙纹器物,如有私制和私用者,必按越犯是治罪,平民百姓则更难见到龙纹了。因此,龙纹装饰在皇宫中是极常见的,而民间则非常少见。皇宫中器物流出宫外,是有可能的,但应是极少数。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清宫造办处的一些工匠宫之后,仿做皇宫中器物,以谋生计,从此龙纹再也不是皇家的专利。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论,现存民间的绝大多数龙纹家具,基本都是民国以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