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旧家具市场上,有真货,有精品,但也充斥着大量的假货,严重困扰着收藏爱好者,笔者现谈点个人辨伪的心得体会,以求对初涉此道者有所帮助。 气韵辨伪。气韵是中国 雕工辨伪。雕刻是明清家具的重要装饰语言。鉴别仿制家具的雕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查刀法。仿造之物呆滞生硬,刻意追求形似,有时为了仿冒故意突出某个局部,使整个布局失去均衡。线条最简单,却最难做,稍不留意就会露出马脚。那些边沿线条、纹饰外线等,常常是露出破绽的地方。古典硬木家具的雕刻,非常讲究细部的精致,而现在仿制家具的材料较差,很难达到古典家具的精致。 打磨辨伪。传统古典家具的制作中,有“三分做工,七分打磨”的说法。在古时候,师傅做好家具后,学徒要对家具进行打磨,常常一磨就是数年,有的紫檀家具甚至是用竹片一点儿一点儿刮磨出来的。这种打磨功夫十分精细,决不遗留半点空白,特别是那些细微之处、深凹之处,都能打磨得非常光滑柔润。而新仿家具,大多是由机械打磨,外凸与平整部位可以抛光得如镜面,但在凹槽处,机械就无能为力,必定会留下毛糙的痕迹,而人工打磨也决不会像从前那样下功夫。 髹漆辨伪。各种家具都有独特的髹漆工艺,这里所指髹漆辨伪,主要是指珍贵硬质木材家具,即黄花梨、紫檀、红木类家具。这类家具的传统髹漆技法是“揩漆”工艺,首先进行打磨,以体现木材的天然纹理,然后用天然漆(生漆)髹涂于器物的表面,待漆快干时,用软布擦掉表面漆膜,如此,反复多次,直至表面呈现光亮,这就是“清水货”。而仿制家具,常采用“混水货”工艺,即用有色的漆膜,覆盖家具的表面,看不到木材的天然纹理。 包浆辨伪。包浆,是古玩的行话,指古器物在传世的过程中,其表面所留下的风化痕迹。因木器容易上包浆,而且包浆层较厚,行话又称这种包浆为“皮壳”。古董家具的“皮壳”,通常是一层玻璃质状态,非常柔和,木质的纹理自里而外,色泽有一种宝石般质感,一擦就会显现出光泽。而仿制作伪的“古典”家具,常用漆、蜡等原料制出假的皮壳,有的甚至用鞋油之类材料作假。假皮壳的光泽是呆板的、浮躁的,用手触摸,真品的皮壳光滑温适,伪品则有一种腻涩之感,甚至粘手。 上面所述,只是一些古典家具鉴别与欣赏的体会,不能孤立起来。鉴识古典家具还有木材、器型、工艺、流派、年份等重要因素。一位成功的收藏家,必须是一个掌握全方位知识的专家,只要持之以恒,敢于实践,不断总结,就能收藏到好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