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特殊的是鸱鸮纹。由于鸮类有面盘和毛角,很容易辨识出来。鸮在后世被视为不祥之鸟,然而在商代的纹饰和鸟兽尊中却很常见,例如,妇好鸮尊。不但整体造型为鸮形,其尾部也装饰着鸮纹,作展翅飞翔之状。对于鸮类的钟爱包含了为后世所不知晓的特定时代的宗教观念。
窃曲纹·波纹·蛟龙纹 西周中期以后,逐渐抽象化,形成一种新的主导性的纹饰:窃曲纹。其名称也是据《吕氏春秋》:“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离俗览》)窃曲纹的基本特征是一个横置的S形,正符合于“上下皆曲”的特点。
窃曲纹由鸟纹、龙纹衍化而来的痕迹是很明显的。试将一部分鸟纹加以排比,可以推测出它向窃曲纹衍化的具体过程,较早的鸟纹在翅膀后边接连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后来这个尾巴与躯体分离开来,成为一个弯卷的抽象纹饰,再后,鸟身部分也抽象化了,却保留着原先的一根长长的羽毛,最后,这根羽毛也消失了,形成了典型的窃曲纹。
窃曲纹适应性很强,可以随机变化,装饰于器物各种不同的部位,以窃曲纹构成的装饰,一般不刻云雷纹的地纹。

与窃曲纹同时流行的抽象纹饰还有重环纹、垂鳞纹等,重环纹多以长圆和圆形图像连续排作为装饰带施加于器物口沿或圈足部分。垂鳞纹像水族动物身上的鳞片,作交错排列饰于水器之上。
波纹(环带纹)是一种宽大而流畅的曲线纹饰,形象活泼而流畅。西周颂壶腹部装饰的蛟龙纹与波纹配合使用。以浮雕手法制作的蛟龙纹饰蜿蜒成大波浪形,依壶体正侧、宽窄的不同而有起伏升降的变化。
蟠螭纹·蟠虺纹 流行于东周时期。虺是小蛇,由纠屈蟠绕的小蛇组成图案,以印模制造方法,用一个单位纹样作四方连续的排列组合,构成器身上的大面积装饰,产生类似织锦般的华美效果,其形体较大的称为蟠螭纹。
东周时期由于青铜铸造技艺的精进,出现异常丰富的纹饰样式,有的并嵌错金银或玉石材料,使青铜器形成多色彩的表现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