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索”字,像一条扭结而成的绳子,又像有人用双手在搓制绳子; 金文的“索”字增加屋形,则像人在室内搓制绳子之形。古代“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所以“索”的本义是指粗绳子。因绳索有所系联,可以寻绎,故“索”字有寻求、探寻之义,如按图索骥(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根据线索去寻找或追究);又有讨取之义。
“丁”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字,一横一竖钩,好写又易认,似乎只有文盲才不识,所以过去常用“目不识丁”这样一个成语来挖苦那些不学无知的人。那么"丁"字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不说出来你可能还真不知道哩!甲骨文、金文中的“丁”字,原来只是一颗钉子的形象:从上面俯视,是圆形(或方形)的钉帽;从侧面看,则好似一个楔子,所以丁字的本义就是钉子。“丁”是“钉”的本字。 矢就是箭。不过在古代,矢和箭的含义稍有区别:木箭为矢,竹箭为箭;现在则基本通称为箭。矢箭是用来射伤敌人或野兽的武器。甲骨文、金文的矢字,正像弓箭之形,箭头、箭杆、箭尾俱全,其本义即指弓箭,如“有的放矢”(放箭要对准靶子,比喻说话做事要有针对性)。由于矢与誓在古代同音,所以矢字有时也可借用为誓,如“矢志不移”(誓死永不变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