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乐器至周代而大备,青铜乐器主要是钟类打击乐器,依性能、造型、使用方法之不同,有铙、钲、铎、钟、镈等。周代中期以后,编钟流行,由三枚一套发展到数十枚。战国早期曾侯乙墓所出编钟共64枚。编钟音域宽广,音质良好,可以演奏复杂的多声部乐曲。
由作为三代青铜器之总称的“钟鼎”一词可以看出古人对于钟一类器物的特殊重视。商代有一些形体巨大的铙,是口部朝上敲击的。钟的造型在首先服从于发音功能的前提下,也十分重视外观的审美效果。很多作品在纽和舞的部位铸出精美、生动的鸟兽形象。有的在钲和鼓部刻出长篇铭文,赋予庄重的纪念性质。
商代还铸造过模皮木腔鼓的铜鼓。已知的两件,一件出土于湖北崇阳,一件在日本。
在少数民族地区,春秋以后流行的青铜乐器有铜鼓和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