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客家“五福”

2010-05-31 13:31 来源:龙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客家人春节期间喜欢讨个吉利,所以经常把“五福临门、三阳开泰、迎春接福”一类的话挂在嘴边、贴在门上,有时还把“福”字倒贴在门板上,意思是“五福”春风到我家了。但要问“五福”的具体内容,大多数人可能会一片茫然。
    翻阅下古籍,获悉“五福”的说法,出于孔子编选的《尚书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亦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善良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生命即将结束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按照一般理解,只有“五福”全部合起来才能称得上幸福美满,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行。如有的人富贵而短命,有的人富贵而健康状况不佳,有的人为贫贱而烦恼……人生境遇种种,多得不胜枚举。因此,只有“五福”全部拥有才是完美,其余的各种情况都是美中不足,是有缺陷的福。
    在客家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永定高头“圆镂王”承启镂大门两侧楹联曰:“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它以“承”“启”两字开头,教育子孙要继承祖宗传下的美德,勤奋耕读,奋发图强。洪坑村“土楼王子”振成楼的大门楹联为“振纲立纪,成德达材”,告诫人们无论是“国”还是“家”,都要有“纲”有“纪”,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诸如此类的楹联,真可谓随手拈来,不胜枚举。
    早先客家人认为好德是福德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随时布施,助人为乐,广积阴德,才可以培植其他四福使之不断增长,达到至善。这也是“五福”的真谛。

公司标志
编辑:王丽萍
连天红 图案寓意
我们同时还为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