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图案•凤纹

2008-07-29 16:29 来源:互联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凤,百鸟之王,是一种神奇美丽又兼具灵气的鸟儿,尽管事实上不存在的,却一直是中国民族崇拜的对象。人们认为她的出现,能带来光明,让祥瑞降临,预兆天下太平,人们能生活得更加美满幸福。故而,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把凤看作是美丽和幸福的化身。

    凤鸟既然是美丽神灵的物类,人们在衣、食、住、行的多个方面,便都喜爱用凤鸟作装饰纹样。凤鸟题材常常应用于宫廷、民间的各种各样的工艺美术品上;历代工匠画师、民间艺人以极其丰富的想像力和艺术刻画力,创造性地描绘出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凤鸟纹样。艺术家集天下鸟类之美丽于凤鸟一身,遂使她的形象更加完美无瑕。在中国装饰艺术史上,凤纹以其独特的民族形式和艺术魅力,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当之无愧。

    凤,不知源起何时。相传很久以前,百鸟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天天欢乐歌唱。有一只羽毛朴素、不受注目的小鸟,名叫凤凰。她不像其他鸟儿那般,只管玩乐,而是从早到晚忙碌着采集各种果实,还把别的鸟扔掉食物一起收藏在山洞里。群鸟皆嘲笑讽刺她,但凤凰并不生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操劳。后来,有一年发生了大旱灾,茂盛的森林也几乎枯萎,百鸟找不到食物,饿的头昏眼花,气息奄奄……这时,凤凰把自己多年积存的食物,一一分给百鸟,终于使众鸟渡过了难关。百鸟感激凤凰的救命之恩,赞颂她的高尚情操,每只鸟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做成一件五光十色、绚丽耀眼的“百鸟衣”,献给了凤凰。从此,凤凰成了最美丽的鸟,并被推选为“百鸟之王”。每年凤凰生日,百鸟都要飞去向凤凰祝贺。“凤凰”从此成为世上美好事物和崇高赞美的象征,而凤凰的形象,进入了装饰艺术,给这领域增添了无比的光彩。

    在神化过程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凤鸟,在装饰艺术领域里,并不完全象龙纹那样显得神幻莫测。在某种意义上。她比龙纹更接近自然形态而更富于人性化,具有一定的情感因素,人们在崇仰中更感亲近和喜爱。“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所表达的情意,便产生了与之相呼应“丹凤朝阳”图案;“吹箫引凤”的典故出自《东周列国志》的弄玉、萧史凤台化仙故事;而汉代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相知相爱,便有 “凤求凰”之誉,从此用来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大概是由于这些优美动人的故事传说,在装饰纹样上便出现了“吹笙舞凤”、“ 鸾凤和鸣”、“鹤飞凤舞”、“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一系列寓意吉祥的图案。凤纹形象已不再那么神秘朦胧和似是而非了,凤鸟图案已成为一种清新、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逐渐发展为民族装饰艺术的代表和象征之一。

    每个时代都赋予凤不同的艺术特征,例如,河姆渡文化时的凤纹,那时的凤都是相对朝着一个光圈形,仰首扬尾,神采奕奕。商周时期,凤凰被看作是一种神鸟。故在奴隶主使用的玉器和青铜器上,凤纹的刻划,突出地表现统治者的“天命”观念。这时的凤纹几乎都作花冠状,丰满的翅膀和长长的尾羽,宽大有力的爪,显示出一派勇武健硕的情态。唐代凤纹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灿烂一时。当时的装饰艺术的形式感也更加强烈。人与社会的关系已成为实用美术常见的题材,在内容上更加富于生活的情趣,凤纹的造型更加“鸟体”化。许多铜镜上的凤纹,都轻歌漫舞、生意盎然,充满快乐情趣。成双成对的鸾凤,嘴上衔着一条打有 “同心结”的飘带,和鸣祝颂,象征着美满幸福;这自然和辉煌的盛唐的物质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反映出升平的气象。到了明清时期,凤纹装饰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造形,无论在圆形、方形或各种各样的装饰形体内,纹样构成都各具其内在形式,而凤纹的共性形态,也进一步规范化。其中,如明清的“团凤”图案,最是独具一格的饰模式,它与织物上的 “团花”。器物上的“开圆”相配适,表现出特有的装饰风格。当年南京织造云锦的老艺人,在长期的实践设计中,总结出一套画凤口诀:“凤有三长,眼长、腿长、尾长” 。并要“首如锦鸡,头如藤云,翅如仙鹤”。这代表了明清工艺美术品上凤鸟纹样的成熟的装饰特征明清装饰艺术的最富有生气的作品,就是大量的民间工艺品。民间的蓝印花布、刺绣、挑花;民间木雕、石雕、砖雕和民间剪纸等作品中,形式感更加强烈,手法也更为丰富多样。

公司标志
编辑:王丽萍
连天红 图案寓意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