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服趣史:“红裤子便是法兰西!”(3)

2014-04-28 10:08 来源:未知 我要评论    

分享到:

 
  集体政治的春药
 
  几乎是在一战前后不久的一夜之间,各国军服集体进入绿色、卡其色时代。除了英法,普鲁士军队、美国军队也相继在1914年至1916年间将军服由鲜艳的蓝色改成绿野灰或卡其色。而随着远射程武器和高威力大炮的使用,很多士兵带着19世纪那种皮质的漂亮帽子,经常被炮弹的碎片伤及头部,一战各国为了应付这种局面,几乎同时发明了各自的金属头盔,法国人于1915年发明了亚德里安式头盔,英国于1917年发明了布罗迪式头盔,用以替代皮质圆筒军帽,德国于1916年发明了M1916式钢盔替代了皮革尖顶帽,这些头盔在后来的二战中得到进一步改良,但在一战时已基本具备今天的样式。
 
  适时地改变军服颜色,给很多国家带来了好运,这个好运唯独没有落到德国人身上。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协约国限制德国陆军的数量不能超过10万。一战结束后,1919年德国陆军设计了一种实用型军服,军服造型朴素简洁,去掉了普鲁士军人时代过多繁杂的装饰物。这套军服,一直沿用到1933年。不久之后,随着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并开始扩充军备,新军服的标准也重新树立起来,并于1936年开始发放标准服,以作为士兵的日常和作战使用。军服增加了四个带褶皱的水平贴带,五粒纽扣替代了之前的八粒纽扣,衣领、标志底版均用暗绿色替代了之前的绿野灰。与魏玛时代的制服相比,制服的下摆更加短,剪裁更加合身,以适合士兵花费更多时间待在机械空间中。德国军服能看起来如此有型,与军服常常是特别量身定做有关,至少是军官级别的军服,都是由裁缝亲自上门测量尺寸。军官的常服采用含丝的密纹面料,摸上去比较光滑,做工上采取西服工艺,除口袋外,基本不露缝线。
 

战场上的德国士兵
 
  除了款型上的精工细作,纳粹充斥着德国军服上繁密的荣誉符号系统,从袖标、臂章、领章、胸章到帽徽,从传统的十字勋章到运动会奖章,从击落某架飞机的表彰,到服役年限和地区的标志,不一而足,成为德国军服熠熠生辉的另一张面孔。比如,纳粹在传统德国鹰的下方加上一个由橡树枝包围的“万”字符,使之更符合国家社会主义的理念,如果鹰头看向自己的左边翅膀,就代表纳粹党,反之,如果鹰头看向右边翅膀,就代表国家。德军的肩章也继承了魏玛时期的传统,除了表示等级,肩章上还可以写上部队番号、用不同颜色的肩章滚边表示兵种、用一些特殊记号表明身份,比如,军医肩章上就有蛇与医杖的图案。功勋卓着的部队,还可以在肩章上镶嵌上自己的荣誉标志。
 
  说到对肩章的迷恋,则不能不提及俄国人。l854年,崇尚奢华的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间,用金丝编制了金光闪闪的肩章,当它们第一次出现在俄国军官的肩头,用以表示军官的军衔官阶和荣誉,立刻引起了欧洲各国军界的极大兴趣,德国、法国、奥匈帝国的军队随后也纷纷效仿实行了军衔制,从此肩章便在世界各国军队中逐渐流行起来。有趣的是,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进行十月革命,认为肩章是剥削阶级军队的产物,废除了肩章,并简化军服,结果士兵人心涣散,到了斯大林时代,为了激发人们参与卫国战争,击退德军,被废除的宽大肩章与具有帝国奢华味的立领、大檐帽也随之恢复。军服从来不单单属于军人,尤其当整个德国纳粹的复仇计划处在如火如荼的酝酿之中时,军服无异于一剂迷人的春药。当希特勒让设计师为党卫军、冲锋队设计军服时,就下过特别的命令:德国士兵穿戴的必须是世界各国军服中最漂亮、最威风的。事实证明,德国军服是成功的,它合身的剪裁、硬朗而宽阔的肩线、精工细作的细节,塑造出男性英挺的气质,具有古希腊雕塑般的美感,也将人们重新带回那并不久远的普鲁士帝国的强盛记忆之中。被称为盖世太保的希姆来在年轻的时候,在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纳粹之前,就凭着对这身军服的向往,懵懵懂懂地参加了纳粹党。在《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一书中,有人就曾这样回忆,“我们十分骄傲,姑娘们十分羡慕我们,谁要是被批准穿上这套少年队(注:希特勒少年队)制服,谁就感到被接纳到了穿制服的人们团队中——为伟大的事业时刻准备着!”
 
  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在经济形势恶化的重压之下,德国军服羊毛含量进一步降低,并开始简化设计,比如后来的M43和M44制服,不仅减少了口袋的设计,连口袋上的褶皱也省略了。不过,即便如此,二战德国军服,尤其是陆军军服仍然堪称当代军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典范。
 
  英雄的胜利服
 
  尽管二战德国军服设计出色,但它的影响力最多只限于军队内部。在军装的世界之外,德国军服的影响力,就算是存在,也几乎是隐蔽的。不会有服装设计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宣称自己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德国军服。除非你是故意与社会的主流对着干,就像1960年英国的朋克青年,曾公然在自己的装扮中使用纳粹的万字符,但他们并非纳粹分子,不过是借此发泄对战后生活的不满罢了。这让人想起来,Hugo Boss创始人Hugo Ferdinand Boss的一段往事,这位生活在1886年德国斯图加特以南一个小镇上的职业裁缝,开始以生产雨衣、工作服和制服起家。数年之后,因德国经济萧条的影响,Hugo Boss陷入破产。1931年,命运给了Hugo Boss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他在一次纳粹党举办的舞会上幸运地接到了为纳粹军队生产制服的订单。此后10余年中,Hugo Boss专为德国突击队和德国政治军事组织生产制服,而且专门供应纳粹少年团的全套装备。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Hugo Boss的生产变得供不应求,以至于不得不从波兰和法国等地大规模地引进劳动力。二战结束后,Hugo Boss因为和纳粹渊源颇深被列为“第三帝国的投机倒把者”,他被剥夺了投票权,并处以80,000马克的罚款。深受重挫的Hugo Boss于1948年猝然离世。Hugo Boss逝世后,他的家人远离公众视线,低调地经营着他们的店铺,战后转而为邮政工人和警察生产制服。
 
  所以哪种军服能在战后变得在大众中流行,也并非偶然。相比之下,作为二战战胜国的美国显然是一派令人向往的英雄风景,在二战后的平民中掀起一股美军制服风潮。当然,美军陆军那臃肿的制服实在缺少魅力,尽管有人认为他们更舒适、更自由,使人体得到解放。所以,人们迷上了那些更能强调人体美的空军制服。
 
  巴顿将军是美军中出了名的最重视仪表的将军之一,他就喜欢头戴闪闪发亮的头盔,身穿镀金纽扣的军服,外加一件加长款的B3夹克。在1944年的冬天,美军正是靠着这件夹克在没有加热设备、华氏-60度的冰点温度环境中执行空勤任务。在巴顿将军的指挥之下,飞行员穿上这件全部以羊羔皮制成,拥有大毛领,衣服的袖口和下摆都有外翻的毛边的暖和的衣服,只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阿登之战”。从此,B3飞行皮夹克就永远地与二战的空中英雄们紧密的连接在了一起。直到现在,B3夹克,仍然是非常流行的一款夹克。

   1950年之后,美军用尼龙取代皮革,作为飞行夹克的新面料,至此产生了MA1飞行夹克。这种尼龙的密度比一般尼龙密度高,雨滴落在衣服表面时不会立即渗透,而是会形成一个小水滴滑落。这一性能,使被淋湿的飞行员进入高空飞行时,身上不至于结冰,非常适合现代喷气机技术发展的要求。1960年,MA1做了很有意义的改进,将衣服的内里改为高可视度的橘红色,并加上了口袋和双面拉链,这样,飞行员遇险时,只要将MA1夹克反过来穿,他就立即得到了一件紧急的救生夹克。MA1外部还有两个口袋,可以用来暖手或装其他东西。可是没有想到,飞行员都喜欢在没事时把手插在这两个口袋里到处闲逛。为了扞卫军人的形象,在后来的设计时故意把衣服的口袋开得高高的。不管怎样,这件设计紧凑、防寒性好、款型洗练的军服,受到飞行员的喜爱,他们成日地穿着它。很快,这件夹克在民间流行起来,成为20世纪70-80年代最流行的服装之一,在美国街头到处可以看到穿MA1的人。这股风潮甚至在亚洲的日本都盛极一时。连日本艺人饭岛爱都曾在自己的传记中写到,在学生时代,大家都以拥有一件美国原产的MA1夹克而自豪,但毕竟作为学生没有钱买,就不惜和年纪大的男孩子们去偷,被发现后,大家四散奔逃。后来有人拥有了那种夹克,却不过是日本的仿制品罢了。

 

巴顿将军
公司标志
编辑:林娜平
连天红 趣闻乐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