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机器的自我意识 可能性:有可能
机器人掌管世界会怎样?
能够自我复制、自我学习、适应不同环境的高智能计算机和机器人,一旦出现必将改变世界,对于这一点,人工智能研究者深信不疑。引起争议的原因是这样一些问题:这一切会在何时发生,影响会有多深远,人类应该如何应对。今天的智能机器大都是设计用来在已知条件下完成特定任务的。不过,未来的智能机器将拥有更多自主性。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电脑工程师霍德•利普森利普森指出,我们越是无法预见问题,就越需要机器能够自己适应环境变化并自行作出决定。
6.两极消融 可能性:有可能
有可能上升的海平面将会改变世界
由于热胀冷缩(温度更高的水占有更大的体积)和持续的极地冰盖消融,海平面自 1900年以来已经升高了大约 17厘米。然而,比起海平面将要上升的高度,这 17厘米根本不算啥。“做好本世纪末升高一米的准备吧,”美国航空航天局退休科学家、冰川学家罗伯特•宾德谢德勒(Robert Bindschadler)说,“海洋里的热量正在使冰盖消融。”一些著名的预言,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州淹没在海平面 5米以下,孟加拉国变成海湾,可能还要再过几个世纪才会实现。但是到 2100年,北极无冰和海岸线变样都会发生。
7.太平洋地震 可能性:极有可能
大地震会不会把加利福尼亚州撕成碎片?
这场预料之中的大地震袭来时,洛杉矶可能还不至于被震离大陆,变成一座孤岛。但是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发生的每一次地震,都会把洛杉矶向旧金山推进几米。得益于现代防震建筑和公共预防运动,当预期中的大地震真的袭来时,或许人们会发现它造成的损害并不如一直想象的那么巨大。而在世界上比较贫穷、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地区,即使地震规模较小,也会造成大得多的灾难。今年 1月发生在海地的地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用血的教训提醒我们,在断层的突然滑动面前,没有进行过详细防震规划的城市是多么的脆弱。
8.核聚变能源 可能性:极不可能
虽然它能缓解环境危机,但实现起来仍有难度。
曾有人这样揶揄核聚变能源:无论何时,问实现的时间,永远需要20年。今天看来,这还是太过乐观了。世界上最大的等离子聚变项目,位于法国南部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最早也要等到 2026年才能开始核聚变实验研究。工程人员至少需要十年时间对 ITER进行测试,然后才能开展下一步工作。在这个项目中,他们计划将把等离子体束缚在“磁瓶”里,最终建成一个可输出净能量的核聚变反应堆实验原型。要看到能直接向电网输送能源的反应堆开始运行,那是下一代人的事了。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对能源的胃口却永无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