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斗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高度的艺术和收藏价值。林语堂曾说:“口含烟斗者是最合我意的人,这种人都较为和蔼,较为坦白,又大都善于谈天。我总觉得我和这般人必能彼此结交相亲。” 尼古丁促成的《京华烟云》 林语堂是现代散文学家、小说家,被称为中国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爱烟,说尽烟的好处,在当今文学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林语堂嗜好收藏烟斗,所藏烟斗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这些烟斗除少数是他的亲朋好友赠送之外,绝大多数是他自己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且一一经过鉴定。他常年与之为伴,玩赏不已,其乐融融。 在林语堂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包围着缭绕的烟雾,那流畅的文笔和源源不断的著述问世,无不得力于弥漫浓雾中迸发出的灵感。他的文章与烟犹如鱼水之情,难舍难分。他常引以自豪,“只要清醒不眠时,他就抽烟不止,而且宣称他的散文都是由尼古丁构成的。他知道他的书哪一页尼古丁最浓。”对于这,从他那著名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的创作便可见一斑。 喜欢纪晓岚的大烟管 林语堂吸烟始于何时,尚未知晓。他对烟的颂扬从他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主编《论语》时就开始了。 在这本半月刊上,常常有他写烟的文章,谈中国人吸烟的掌故,烟何时来华,从哪里开始等。尤其对他所佩服的清朝大学士《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的那支特大的烟管,林语堂是不会忘记提及的。在纪晓岚的烟斗里,装一二两烟、吃一二小时的痛快之处也许对林先生曾产生过很大的诱惑。“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便是出自他的“专利”。 对烟的著述成为最畅销书 林语堂自1919年起先后赴美国和德国留学,获哈佛大学硕士和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因而,他那渊博的学识丰富了他对烟的探索,促成了他在烟文化领域的建树。林语堂对烟的著述,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要数1937年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生活的艺术》一书,其中有《烟和香》、《我的戒烟》两节,专门论述了吸烟与戒烟之考证。1938年,《生活的艺术》一书在《纽约时报》每周畅销书排名中,居第一名达52周之久。 林语堂爱烟,视同事业与爱情一样重要。赛珍珠曾问林语堂:“林博士,你的婚姻没问题吗?”林语堂答:“没问题,妻子允许我在床上抽烟。”有时当他放下他的烟斗或忘了放在什么地方,他便不做事,在全屋中乱跑。嘴里说着:“我的烟斗!我的烟斗在哪里?烟斗,烟斗。” (刘妮丽/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