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米兰国际家具展让国内家具商心向往之,通往米兰之路就像一条朝圣之路,世界顶尖的家具业内商、专业设计师们在这里展示最前卫最时尚的产品和设计,引来无数业内外人士围观。而围观人群中,中国的商人和设计师越来越多,他们到底想去米兰展看什么?据记者调查,我们家具业已经从原来的盲目趋从到现在的挑刺、批判吸收,就在审美品味日益强大和独立的过程中,中国家具商们的意识逐渐实现了又一次的转型。 中国家具商可能已经度过了那个最尴尬的时期。在米兰展上怀着新奇的心态看热闹,随时准备着把好的东西买回去“山寨”一把,长此以往,国内家具商们遭遇了不少白眼。但是作为潮流、时尚、前卫的代名词,米兰展每年以强大的诱惑力吸引着中国家具老板们,奔向意大利。随着国内家具行业的发展,老总们也已经意识到该如何学习与借鉴,而不是原版照抄或者仅仅叹为观止一番,回国后苦于无法实现最终落空,就像是在异国做了一场美梦。 用一种成熟的心态去看待一个成熟的市场是很有必要的。在经历了望尘莫及、盲目追随的过程到目前用理性的角度思考,中国家具商不再是看热闹而已,而是从产业链打造、工艺、文化表现等方面寻找到差距、吸收借鉴,真正推动行业的发展。 今年米兰展自身也实现了从设计到功能上的回归。前两年流行的感官主义风格在今年继续退却,自然主义风潮逐渐占据主流。米兰展也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展,它逐渐走向追求极致的、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然后又再走回来,回归到设计与功能主义的和谐平衡。全球顶尖级的家具制造企业,也开始将实用价值作为家具设计的主导。某品牌企业蔡先生从米兰展上回来后这样评价:“这次展会上家具产品卖相很好,自然主义、科技化、有人文关怀,可卖性特强”。所谓卖相好,体现了米兰展开始意识到并且逐渐走出展品难以形成产品的境地,由极端向中性回归。 回归是一种流行,不仅在设计和功用上,在颜色上、用材上,米兰展都体现了向自然的回归。可能和受到经济危机以及近一年全球提倡的低碳有关,免漆类以及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在展会上被许多业内人士关注到,这也代表了国外和国内家具的一种新的趋势。 国内家具商们的心态发生改变,也侧面映射出中国家具与米兰的距离在缩小。 回国的企业老总们在桌上一方面承认在设计、工艺上还有很多差距,一方面也信心满满地表示国内很多家具企业都具备参展的能力。对于世界顶尖的家具盛会,国内企业老总一面趋之若鹜观展,一面说参展“没必要”,难怪有人说米兰展是一颗酸葡萄。 但是米兰展并非中国家具老总心中的酸葡萄,因为国内行业现状决定了务实与利润是多数企业第一要义。在中国家具业所处的与意大利全然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玩艺术是一件奢侈并且曲高和寡的事情,于是中国家具商走的是另外一条路:量化、利润化。 在现阶段,中国缺乏培养艺术的肥沃土壤,所以也无需附庸别人华丽的外衣,所以说参展无意义并非酸葡萄心理,而是体现了中国企业最为精明的一面:从米兰展学东西,在其他展上卖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