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似乎与中国很陌生,很多人都以为是“新鲜事物”,其实不然,中国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了与世博的约会…… 1851年~2010年:从赛奇会到世博会,从清政府到新中国,中国之于世博,曾渐行渐远,今又如影随形。从1982年至今,重新加入世博会的中国努力追赶世界步伐。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代表团成员与世博官员合影,这是中国官方在世博会的首张照片 在早期的世博会上,中国是怎样参展的呢?哪些“中国元素”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呢? 老外热衷中国土特产 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是中国第一次由官方组织和派代表出席的世博会。 此届世博会,中国代表团是清一色的外国人。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展品小到米面油盐酱醋茶等土特产,大到雕刻屏风、红木家具和完整展示中国丝织过程的大型模具,连满族的兵服、军旗,贵族们玩的鸟笼、烟壶、烟盒也在参展之列。 由于其他国家送展的是蒸汽机、发电机等大机器,或电灯、电话等新发明,而中国送去的是手工艺品和轻工业品。因此,主馆当中始终没有中国的展品。 不过,中国送去的样品在展出之后,获得了广泛好评,奥地利还向与会的中国代表颁发了参展纪念勋章。 1877年,中国受法国邀请参加巴黎世博会。在赫德(英国人,时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长)的指示下,中国展馆被设计成“左右两辕门、飞檐正厅三间,园中设有小亭”,具有十分浓郁中国风格的样子,馆内放置的物品包括:瓷器、茶叶、象牙雕刻和折扇等。 1878年,巴黎世博会开幕,赫德与中国驻英公使、同时兼任中国出使法国钦差大臣的郭嵩焘一起参加了开幕式。赫德带领身穿特制的中国海关礼服的官员们站在中国展馆前,接受法国总统麦克马洪及外国使节的参观。 此后,中国政府参加世博会的兴趣日益增大,在赫德的操持下,中国先后参加了多届世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