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雕刻后继无人,雕刻之乡走向何方? 虽然红木家具和红木雕刻已被璜泾人做得风生水起,但是风光之下也有隐忧。璜泾镇红木家具企业的老板和雕刻匠人都十分担心一件事,那就是红木雕刻工艺传承太难。陈振才说,璜泾镇原来会红木雕刻工艺的工匠有100多人,但是现在只有20多人,而特别精通的不会超过10人。红木雕刻收入不是很高,而且工作特别枯燥,需要匠人有一颗平常心和对雕刻工艺的爱好,但是在如今社会里,让年轻人爱上这个行当实在太难。原来璜泾不少学习红木雕刻的匠人都改了行,而留下的工匠随着岁月的流逝也越来越少,目前璜泾本地的红木雕刻工匠最年轻的也是在40岁以上了。 今年51岁的工匠钱建中,14岁就开始学习红木工艺雕刻,从事这一行当已经有30多年了。钱建中告诉记者,他耗时最多、卖价最贵的一件作品,是2002年雕刻完工的《18罗汉》,他和另外一名工匠整整雕刻了7个月,他们得到的报酬是2万元,这也是他们获得报酬最高的一件作品,但是雕刻费平均分配到2个人身上也没有多少,这点收入还不如进厂做其它工作赚得多。 虽然红木雕刻这一传统工艺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但是一些红木家具企业老扳还是谨慎地持乐观态度。他们说,现在红木家具具有保值增值功能,这几年价格翻了几番,像黄花梨原材料从原来几十万元一吨涨到200万元一吨,其他的像紫檀等原材料也是成倍上涨,家具涨了加工费也会跟着逐渐涨上去,随着收入的增加还是会有人加入到红木雕刻的队伍中来,璜泾的红木雕刻工艺不会湮灭。(王宜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