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家具的材质越来越丰富,但大部分消费者搞不懂什么是酸枝木、黄花梨、水曲柳。于是,一些商家就在家具材质上动歪脑筋,销售时说得天花乱坠,货送到顾客家却已”老母鸡变鸭”。 日前,老王在某家具店看中了一套水曲柳家具,总价值6万多元。前几天,商家把货送到家里,他根据说明书判断送来的确实是水曲柳家具。由于部分家具有质量问题,他要求商家换货。没几天,新换的家具又送到了。细心的老王发现这次送来的家具材质和第一次不一样,便找来懂行的朋友看了看,朋友表示这些家具可能是橡胶木的。在商家那里,朋友的说法得到了证实。商家给出的解释是,由于时间紧迫,厂家来不及赶做,同时为顾客考虑,水曲柳做的家具不太能承重,如电视柜上放普通彩电就容易留下印子,于是擅自用橡胶木的替换了。 红木家具是最容易被商家做手脚的。陈先生花26000多元买了套东南亚酸枝木直背沙发和一套酸枝木直脚餐台。几个懂行的朋友慕名观赏时觉得两套家具看起来不太像酸枝木,就建议他找权威部门鉴定一下。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研究所的鉴定结果显示:两套家具的实际用材是杂色豆木,不属于酸枝木,也不属于红木。 从无锡市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了解到,在今年受理的105件家具申诉中,除了定金纠纷、质量问题,实际材质与承诺或样品不符也成了一大热点。有关人士提醒市民,订购家具时可以要求商家出示检测报告,订货合同中应注明家具的规格、价格、颜色、材质等,对商家送货上门的商品要当场核对。 此外获悉,对于红木家具等名贵家具,国家已出台了相关标准。9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国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中明确规定:红木家具要实行”明示消费”,必须有固定金属标志而非一般一揭即落的纸质商标;销售红木家具也一定要标明木材种类名称、树木名称的拉丁文、辅料、木材产地、质量等级、涂料、规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