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泽区双塔北路社区居民尹清香家,摆放着一组祖传的多宝槅 家住迎泽区双塔北路社区的尹清香家,摆放着一组清朝时的多宝槅。据她介绍,这组多宝槅是父亲的爷爷传下来的,距今有两百多年历史。昨日中午,记者在尹清香家见到了这组祖传宝物。 尹清香的家不大,一室一厅加起来不到40平方米,一眼望去到处收拾得干净利落。客厅里最显眼的,是一组深红色高大陈旧的多宝槅。这组多宝槅分为上下两部分,长1.73米、高1.76米、宽60厘米,保存完整。柜体是由红木制成,共有6个抽屉和6扇柜门,合叶、拉手、锁体都是黄铜做的,做工十分精致,没怎么生锈。整个柜面雕满了花,6扇柜门刻有不同形状的老寿星。柜子上方装着的6面镜子,虽然没有缺损,但镜面已经模糊得无法照人。柜子下方正中间,还有一个长宽各约20厘米的格子,据说是用来摆放观音菩萨的。“这组多宝槅是我父亲的爷爷传下来的,以前摆在炕头放被子用的。距今约有两百多年历史了,之前一直放置在老家。”尹清香介绍说。她祖籍在平遥,老家有3间窑洞,其中一间住着亲戚。由于父亲年轻时就来到了太原,搁置多宝槅的那间窑洞,五十多年没有人出入,屋顶早已破烂不堪。 因为多宝槅的样式早已过时,而且上面还挂着厚厚的灰尘,起初,尹清香考虑到自己家小,放这么大一组柜子很占地方,所以并不想要它。但父亲一再表示希望她留个纪念,所以尹清香把它搬回了家。“它虽然是祖辈留下的传家之物,能给我们后人留下纪念,但也给我带来不少困扰。”尹清香说。刚搬回来时,她看多宝槅太脏,就拿抹布使劲擦,结果把几处都擦掉了皮,所以之后再没有擦过。镜子照不见东西她想换掉,也遭到了丈夫的反对。更主要的是,本来就十几平方米的客厅,一半空间几乎都被它所占据了,害得家里更挤了。 本报记者 范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