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历代砚台展开幕 出现五代绝迹红丝砚(图)

2008-10-06 08:11 来源:未知 我要评论    

分享到:

    红丝石碗形辟雍砚(五代即公元907~960年)砚面开有子口,砚底为五代瓷碗流行的浅足玉环底。


象牙砚(清即公元1644~1911年)象牙属有机质宝石,多做观赏用,也有做笔舔或调色盘的。

    绿豆沙澄泥砚(民国即公元1912~1949年)砚色淡绿,为罕有的绿豆沙品种。砚雕镰刀、锄头、五星,为红色革命所特制,殊为罕见和珍贵。

    原始形态青沙石,闪闪发光的水晶石,弥足珍贵的象牙,66方集齐各种材质制作的砚台实物让人眼界大开。日前,起始史前到现代数千年跨越的《文明的脚印——开悟堂藏中华历代砚展》在广州陈家祠开幕,展期至11月结束。

    记者看到,除了著名的端、歙、洮河、红丝中国四大名砚外,展品中还包括玉石、砾石、石灰石、青沙石、青铜、铸铁、青釉瓷、唐三彩釉陶,还有红木等材质。多数是少见的砚种。主展人、来自河南的砚石藏家黄海涛介绍,展品中五代红丝石碗形辟壅砚,是早已绝迹四大名砚排行的珍品。史料记载,唐代红丝砚名重一时,曾为四大名砚之一。后因其砚材难觅而枯竭,到了宋时红丝石已为珍稀之物,“无奈”退出四大名砚排行。罕见珍品中还有洮河石抄手砚,据介绍,即使是宋代,洮河砚亦非常珍稀。

    一件上面刻有镰刀、锄头、五星的长方形砚石,是大革命时期专为红色政权制作的砚石,谁也不会想到这般精细制作的砚石,居然是早期革命年代留下的杰作。另一件雕工小巧的清代象牙砚,在现代人眼底看来确实显得奢侈。仔细观察此砚砚堂还留有明显的研磨痕迹,细看之下砚池仍可见少量微红的朱砂残留。

    本次展出的紫端石箕斗形砚,据考古专家推断为唐代早期之物,吸引了广东学者的关注,并再度引出一个对端砚年代争议的话题。因为一直以来,端砚是始于早唐还是晚唐在学术界一直是众说纷纭。

公司标志
编辑:郑瑾
连天红 周边巡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