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昨天,《中国江苏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在南京首发,这是我省建国以来150多位国家级大师和省级大师代表作的集中展示。翻开画册,几可乱真的苏州刺绣、巧夺天工的扬州玉器、华贵精美的南京云锦,一件件凝结着大师智慧和心血的作品让人惊叹不已。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时候,慢工细活做出来的工艺品还吃香吗?记者采访了前来参加作品首发式的十几位工艺大师。他们笑眯眯的神情,无疑告诉记者:老手艺,没贬值。 市场行情: 工艺品销售“没危机” 尽管很多行业都受到了金融风暴的冲击,但工艺大师们却大多“没感觉”。来自如皋的丝毯工艺大师李玉坤介绍:我们生产的高档真丝艺术挂毯,90%内销,基本不受影响。之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李玉坤认为是因为丝毯手艺技术含量高,工艺要求严,别人仿不了。扬州玉雕工艺大师薛春梅透露:100万以上的大件稍许有些影响,而几万几十万的小件玉器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销。不仅江浙沪的老客户过来买,全国各地不断有人来扬州选购。我做的是山子雕,原料是和田玉。金融危机来了,股票跌了,黄金也跌了,但和田玉却涨价了。吕尧臣、吕俊杰父子,一个是国家级大师,一个是省级大师,他们与国内美术、学术界名家合作了一批新作品,准备今年底在中国美术馆办展。作品尚未公开亮相,但已有藏家提出高价全部收购。父子俩觉得这批带有探索性的紫砂作品很难得,还不愿意出手呢。 工艺大师: 比以往更忙碌 “有的行当收缩投资,我们则加大了投入。”国家级工艺大师金文,最近投资100多万元在南京明孝陵建起了“金文大师云锦艺术馆”,向公众展示云锦的历史、工艺和生活用品。除此之外,他主要忙于云锦新品开发。 吕俊杰则一边创作紫砂作品,一边拍摄反映中青年紫砂大师成长的纪录片《中国紫砂》。他介绍,8集纪录片已经录制完成,6月中旬即可公映。不是自己不务正业,而是想推广整个紫砂文化。“紫砂文化需要传承,光靠老一辈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