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将中国家具艺术带入化境

2013-03-07 16:37 来源:http://www.funtesy.com/ 我要评论    

分享到:

  20世纪90年代起,古典家具作为家居陈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海南黄花梨作为中国明代和清代早期最受推崇的木料,一时间显得尤为珍贵。记者今天联线北京,听作家海岩畅谈黄花梨之美。

 
  文人眼中的黄花梨
 
  黄花梨是海南的特产,说起海岩与黄花梨的缘分,海岩告诉记者,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曾听说过黄花梨木做的家具经久耐用,十分珍贵。海岩生长在北京,悠久厚重的京城文化,自小就熏染着这位作家。
 
  海岩真正接触到黄花梨,是在7年前。北京的琉璃场、潘家园是京城著名的古玩交易地,浓郁的文化氛围,与专家之间的切磋交流,使海岩得以对黄花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并被黄花梨的独特美感征服。
 
  “每一种木材都有它的美感。黄花梨的材质纹理、颜色光泽,以及木质不同的变化,都令其具有独特的品位。”谈到最初接触黄花梨的情景,海岩显得有些动情。
 
  由于黄花梨本身色泽黄润、材质细密、纹理柔美,从而受到了明清工匠的喜爱。“特别是士大夫与文人,他们对黄花梨木打制的家具异常宠爱。而这一时期的花梨木家具,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人工学的角度来说,都无可挑剔,可以说是世界家具艺术中的珍品。”海岩说,在明代之前,黄花梨是极其名贵的香料。在明代,皇室家族,达官贵人在厅堂摆设几件黄花梨家具,即使不用焚香,房内依然香气四溢。
 
  黄花梨木做的家具,很投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明代是中国家具艺术出现飞跃式发展的历史时期,家具的形式与功能日趋完美统一,明代黄花梨家具更将中国家具艺术带入化境。
 
  海岩说:“任运自然,自然而然,是中国文人士大夫追求的境界。从文人对于玉石、木器的珍视中,便可管窥一斑。”黄花梨木自然天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瑰宝,经过打磨修饰,自然是艺术的精品。
 
  纯粹、耐久、稀有的黄花梨
 
  说到海南黄花梨木的特点,海岩向记者抛出了三个概念,即所谓:纯粹、耐久、稀有。
 
  纯粹,是说海南黄花梨木质地纯净无杂。“黄花梨木很纯粹,就像当下的收藏品中,我们经常提及的翡翠,品质较高的翡翠,大都细腻纯洁,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泽。同样,优质的黄花梨木也少有杂质,抛光性能很好。”
 
  海岩还十分欣赏黄花梨的耐久性,他说,中国人喜爱黄金,黄金历经百年而不生锈,就是它非常可贵的品质。
 
  “在家具收藏领域,明代之前的家具很少见,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明代之前,家具的材料很少使用硬木,而普通木头制作的家具却容易腐烂,不耐久,所以很少传世。”海岩说。
 
  “黄花梨作为一个树种,在明末清初就已近绝迹,只是到了建国后,黄花梨木制作的家具才又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海岩道出了黄花梨木珍贵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稀有。
 
  收藏是种追求
 
  盛世才有收藏。可以说,在解放前,收藏只是少数达官贵人、富豪大绅的事情,平民百姓少有问津。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现在的收藏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谈及收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时,海岩说,目前中国的收藏热中,为了谋利而进行的收藏行为不在少数,在商业社会,这种行为可以理解,无可非议。然而,一件藏品,在一年内被拍卖4次,这样的收藏行为显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他看中一件好的东西,会尽最大力量把它买回来,在5代之内也是不应该把藏品卖掉的。”海岩告诉记者,他进行收藏,只是为了爱好,纯粹出于喜欢。因为喜欢,而买来保护。他认为,收藏仅仅满足于赚钱的快乐,肯定是不够的,还要有精神层面上更高层次的追求。
 
  海岩:原名侣海岩,1954年出生。现任锦江国际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锦江国际集团北方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昆仑饭店董事长。海岩是著名作家,1988年加入中国作协,长篇小说《便衣警察》获首届金盾文学一等奖、电视剧金鹰奖、飞天奖、金盾奖;长篇小说《永不瞑目》获中国第二届人口文化奖;电视剧本《玉观音》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电视剧本《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获第十三届北京电视春燕奖“最佳编剧”。还著有《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等大量文学作品。
公司标志
编辑:编辑组
连天红 红木家具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